作者:時間:2021-06-01
(2020年12月21日中國共產黨福建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福建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福建實際,就制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開啟福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1.“十三五”時期新福建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省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省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承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的創新理念、重大實踐和優良作風,矢志不移推進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福建擘畫的“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建設,持續在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顏值生態上發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事業取得重大成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接連躍上三萬億元、四萬億元臺階,經濟總量實現趕超目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十萬元,分別位居全國第八位和第五位;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等比重持續上升,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穩步推進;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前一年實現現行扶貧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二千二百零一個貧困村全部退出、二十三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摘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全國領先,森林覆蓋率保持全國第一;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四梁八柱”基本確立,營商環境建設、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生態文明、醫藥衛生、農村集體產權、科技特派員等方面改革措施在全國復制推廣;對外開放持續擴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一批全國首創創新成果,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成效顯著;閩臺各領域融合不斷深化,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政策有效落實;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教育、醫療、養老、城鄉基礎設施等民生社會事業領域短板加快補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速保持高于經濟增速,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覆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社會安定有序、團結和諧、充滿活力;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良好政治生態持續鞏固發展?!笆濉币巹澲饕繕巳嫱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2.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我省正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具有扎實發展基礎,擁有難得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親自擘畫的新福建建設宏偉藍圖,是福建發展的科學指引,必將繼續引領我們攻堅克難、奮勇前行;黨中央明確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多區疊加的政策優勢持續顯現,進一步凸顯福建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我省處于工業化提升期、數字化融合期、城市化轉型期、市場化深化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質期,內生動力強,潛力空間大;政治生態風清氣正,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熱情高漲,各方面積極因素加速匯聚,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在新發展階段取得更大突破。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項,科技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結構不優、產業鏈發展水平不高、重大項目接續不足、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仍需突破、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平衡、居民收入水平有待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任務較重、生態環保和社會治理亟待加強等。我們必須胸懷“兩個大局”,搶抓機遇、應對挑戰,發揚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集中精力辦好福建的事。